战国时期,赵国涌现出两位杰出的将领——廉颇与蔺相如。廉颇凭借赫赫战功,在战场上所向披靡,为赵国开疆拓土立下汗马功劳兴业配资,因此被赵王封为上卿,位列朝堂重臣。而蔺相如则因\"完璧归赵\"的壮举名震天下,他机智勇敢从强秦手中保全了赵国的国宝和尊严,同样获得赵王赏识,被擢升为上卿。然而,廉颇对蔺相如与自己同列上卿颇为不满,他常常在府中愤愤不平地对亲信说:\"我廉颇在战场上出生入死,用鲜血换来的功名,他蔺相如仅凭三寸不烂之舌就与我平起平坐?\"
起初,蔺相如总是刻意回避与廉颇的正面冲突。他的门客们对此大惑不解,有人直言:\"大人贵为上卿,为何要处处忍让?\"蔺相如捋着胡须,语重心长地解释道:\"在朝堂之上,我与廉将军同为赵国栋梁。我连强大的秦国都不畏惧,难道会惧怕廉将军吗?但你们要明白,秦国之所以不敢轻举妄动进犯赵国,正是因为我们二人同心协力。倘若我们内斗不休,岂不正中秦国下怀?\"这番肺腑之言传到廉颇耳中,这位铁血将军顿时羞愧难当。他当即脱去铠甲,赤裸上身背负荆条,亲自到蔺相如府上负荆请罪。两人冰释前嫌,从此结为刎颈之交兴业配资,共同辅佐赵王。
展开剩余51%然而好景不长,秦军在长平对赵国发动了大规模进攻。起初秦军取得小胜,但很快陷入与赵军的持久对峙。当时秦军粮草补给困难,形势对赵国有利。可惜赵孝成王刚愎自用,不仅不采纳廉颇坚守待机的策略,反而听信谗言,认为廉颇畏战怯敌。蔺相如虽极力进谏,但赵括最终取代了廉颇。结果赵军贸然出击,导致四十万大军惨遭秦军坑杀。后来赵王悔悟,重新启用廉颇的防御策略,才勉强稳住局势。
到了赵悼襄王时期,朝中奸臣当道。他们嫉妒廉颇的威望,不断在赵王面前进谗言。廉颇被迫流亡魏国,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。后来赵国使者前去探望,年迈的廉颇为证明自己仍能征战,特意在使者面前大快朵颐,一顿饭就吃了斗米十斤肉。可惜他毕竟年事已高,饭后如厕三次。使者回禀赵王时,只着重描述廉颇如厕频繁的细节,使赵王误以为老将军已不堪大用。就这样,一代名将最终在异乡郁郁而终,临终前仍念念不忘报效赵国。
发布于:天津市51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